2013年,一部德剧悄悄问世,在中国得到了极高褒奖:豆瓣上,3万多名的观众里,82%的观众打出五星,分数9.6...
网友评论:大时代面前,普通人只能被裹挟前行,无力挣扎,时代悲歌。
它是:《我们的父辈》
1941年6月,德国,柏林。
时值二战,德国在欧洲战场高歌猛进。弗里德汉姆,告别父母,应征入伍,参加入侵苏联的战争。
弗里德汉姆是个不折不扣的和平主义者,打包行李时,还不忘带上几本关于反战书籍...
上了战场,弗里德汉姆实行“三不”政策:不合群,不开枪,不杀人。
队友总是嘲笑他:你应该站在死人旁边,念诗歌。
无论面对怎样的嘲笑,弗里德汉姆都不动摇,他认为,这场战争不过只打几个月,忍忍,就回家了...
然而,这场战争,似乎永远都没有尽头...
有一天,他们朝莫斯科挺进,途经一片沼泽地。
突然,弗里德汉姆的身后,传来“嗒”一声,队友踩中地雷...
踩中地雷的战友拉住弗里德汉姆的手,对他说:请替我向我妹妹问好...
全连退到安全地带,战友松脚,灰飞烟灭...
那一刻,弗里德汉姆意识到:上了战场,就不要把自己当人,不杀别人,死的就是自己。
弗里德汉姆变了。
他让无辜的农民帮他们趟地雷阵,冷漠的绞死平民,毫不犹豫的枪杀孩子...
这部《我们的父辈》,于2013年3月17日在德国ZDF电视台首播,共3集,每集90分钟。
有网友评论道:德国作为二战的始作俑者,能如此反思战争,让人佩服。剧中几个年轻人的故事,平静却震撼人心,他们被时代裹挟的命运,让人唏嘘。
值得一提的是,《我们的父辈》制作人的父亲就是一位纳粹军官,故事也是根据他父亲的战地日记改编...
为了高度还原二战的场景,制作组可谓是费劲心思...
比如,剧中的枪支,与历史上德军的枪支一模一样。
拍电视剧的同时,摄制组还顺便制作了两集同名纪录片,豆瓣得分也达到了9.3...
在这部纪录片中,我们能够看到,战争初期,德国军胸有成竹,不少人把战争理解成"公费出国旅游"...
有人说:希望斯大林能坚持久一点,不然我就得回德国当一个平民了,但在这里,我是个英雄。
有人说:我老爸一辈子没出过村,而我现在却能离家千里。
战争初期,德军俘虏了160多万的俄国人...
德军公然违反《日内瓦公约》,屠杀了超过200万战俘...
到后期,侵略苏联的战争越打越艰难,德军不仅要对抗苏联大军,还要对付由各国组织起来的游击队。
游击队,从不与德军硬刚,只干一些炸铁轨,刺杀军官的事儿。
每当德国军官被刺杀,德国军队就会迁怒给附近的村庄,既而血洗村庄。
德国人名曰:震慑。
1945年,德军败相已露,但他们还在最后挣扎:焦土计划。
经过战争的“洗礼”,许多德国人变得如行尸走肉,麻木而冷血。
有一次,有个德国人在吃饭,突然一声枪响,他旁边的窗子上喷满了脑浆。
原来,是一个俄国人开枪自杀了。
他的反应是:白痴,非得死在我们吃饭的地方吗?
德国人的残暴,不仅对外,还对内。
当时,许多德国人已经意识到,这场战争的不义性,纷纷做起了逃兵。
被抓回去的逃兵,有的被处以极刑,有的被编入缓刑大队。
被编入缓刑大队的逃兵,虽然逃过了极刑,却逃不过死亡的命运,他们总是被派到第一线,或者被派去埋、挖地雷。
一个幸存的逃兵说:有个人,整条腿都烂了。
战争后期,一个士兵如果受伤,基本就等同于死亡,为了给他痛快,战友会用铁铲打烂他的头...
为什么不用子弹?
因为补给不够,不能把子弹浪费在他身上...
1945年,二战结束,美军解放集中营时,拍摄了以下的画面:
这场战争,德军伤亡1180万人,苏联伤亡2960万人,平民伤亡总和近2000万...
约翰内斯·昆特,曾经的德国士兵,参加侵苏战争时,才24岁,被困在苏联达半年之久...
因为发高烧,昆特被送往军队医院,当看到面前的床时,他放声大哭。
他回忆说:在地狱呆了半年,你突然看见雪白而柔软的床,会感到一种直击心脏的幸福感,因为我活了下来。
当时,许多国家的难民为了逃生,不得不举家迁徙。
那一年,歌德·伯恩才6岁,在回忆那段历史时,他总是望着远方。
歌德有一个很小的妹妹,被冻死在逃亡的路上。妹妹被冻死时,家人给她裹上毯子,埋在路边。
他们来不及悲伤,又得继续上路。
这件事,已经过了半个多世纪,但歌德在回忆时,依然难掩悲痛。
纪录片里的老人,都经历过二战,这其中有曾经的纳粹、护士、逃兵、受害者、犹太人...
在采访过程中,有的人说着说着就哽咽了...
德国反思二战的影视剧很多,但《我们的父辈》算是比较特殊的一部。
它像是不带感情的记录者,真实呈现:不高抬胜利的一方,也不怜悯失败的一方,不放大受害者的苦难,也不避讳施暴者的残酷。
责任编辑:
评论留言